Monday, January 21, 2013

黃帝陰符經奇門遁甲釋秘

黃帝陰符經奇門遁甲釋秘

时间:2012-05-24 09:27来源:未知 作者:易缘ccmth.com 点击: 255 次



《黃帝陰符經》原文 經曰:觀天之道,執天之行,盡矣。
故天有五賊,見之者昌;五賊在心,施行於天;宇宙在乎手,萬化生乎身。
天性,人也;人心,機也;立天之道,以定人也。
天發殺機,龍蛇起陸;人發殺機,天地反覆;天人合發,萬變定基。
性有巧拙,可以伏藏;九竅之邪,在乎三要,可以動靜。
火生於木,禍發必克;奸生於國,時動必潰;知之修煉,謂之聖人。
天生天殺,道之理也。天地,萬物之盜也;萬物,人之盜也;人,萬物之盜也。三盜既宜,三才既安,
故曰:食其時,百骸理,動其機,萬化安。
人知其神而神,不知不神所以神也。
日月有蔽,大小有定,聖功生焉,神明出焉,其盜機也,
天下莫不見,莫能知也。君子得之固躬,小人得之輕命。
瞽者善聽,聾者善視;絕利一源,用師十倍;三反晝夜,用師萬倍;
心生於物死於物,機在目。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,迅雷烈風,莫不蠢然;至樂性餘,至靜則廉。

天之至私,用之至公,禽之制在氣,生者死之根,死者生之根。恩生於害,害生於恩,

愚人以天地文理聖,我以時物文理哲。

自然之道靜,故天地萬物生。天地之道浸,故陰陽勝陰陽,相推而變化順矣。
至靜之道,律曆所不能契;爰有奇器,是生萬象;八卦甲子,神機鬼藏;陰陽相勝之術,昭昭乎進乎象矣。

《黃帝陰符經》奇門遁甲釋秘 霍斐然 撰

《黃帝陰符經》歷來有多種版本,原文也不盡同。注家又各有其說。大多斷章取義,隨文敷衍,沒有中心,不明主題,不能全文貫通,每以空洞雜湊爲說,讀之使人茫然,如入五里霧中。

遂至有指爲“妖妄怪誕”之書者。余也不敏,矢志揭其秘,經過三十年之研究與探索,並先後得到忠縣張義尚大師、古文獻研究室韓仲民先生、南京大學盧央教授等的支援與鼓勵,謹撰此文,以揭千古之秘,以證經文之實,不敢與古今注家苟同。 謹用山西省博物館碑林所陳列的大宋乾德四年,郭忠恕三體(篆隸楷)書《黃帝陰符經》碑拓片爲藍本(《六一題跋》有記載)。

至於《黃帝陰符經》的歷史考據、學術價值等等有不少專題評述的文章。如齊魯書社一九八四年版《中國古代佚名哲學名著評述》第二卷,李養正撰《陰符經》一文,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一九八四年版王明著《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》中“試論《陰符經》及其唯物主義思想”一文。以及一九九二年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的王毅、盛瑞裕合編的《黃帝陰符經全書》巨著,多達 438 頁,搜集資料豐富,有其詳細的論述,恕不贅及,謹從經文內容結構中具體揭秘,並非標新立異以自成一家之言,實因見其原意如此,而不敢藏拙。

《黃帝陰符經》書名解 《黃帝陰符經》曆稱黃帝撰,故名《黃帝陰符經》。雖非黃帝撰,頗可爲黃老學派內容的標誌。其主要內容意義集中反映在“陰符”二字之中。 《陰符經》即是元始的《遁甲經》。何以故?按《遁甲符應經 . 總序》“古法,遁者隱也,幽隱之道;甲者儀也,謂六甲六儀,在有直符,天之貴神也;常隱於六戊之下,蓋用兵機,通神明之德,故以遁甲爲名。

”由此可知,陰者隱也即遁也;符者直符,直符即指六甲也;六甲常隱遊於六儀之下,故名曰:“遁甲”。

所以說《陰符經》即《遁甲經》之秘,不只是書名能符其義,還可以從具體經文中系統證實,絕非牽強附會,更非偶合可能。 遁甲數術,其源也古,在歷史長河中,不斷發展完善,總結提高。其名稱必隨時變革,這是事理發展的必然規律。

遁甲之術也不可能例外。其創作時期雖不一定真如各書所說,出自軒轅黃帝戰蚩尤之時,當在八卦甲子發明以後。這是可以從其學說內容結構推證的。大約周秦時名“陰符”,漢魏時名“六甲”,晉唐宋元稱“遁甲”,明清以來謂之“奇門遁甲”,或者有時稱“奇門”,有時稱“遁甲”,皆是指這一數術內容(另見拙稿《奇門遁甲基礎知識》)。

在愛好者長期的實踐應用過程中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凝聚了前人不少的智慧成果,遺留下了不少的《遁甲》專著,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。 《遁甲》術在實踐運用的歷史過程中,可能出現過往往偶中的事例,就不可能不流傳出一些通過自覺或不自覺加工後的神奇傳說,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。儘管如此,卻不可輕視這一文化歷史現象,不妨進行各種不同角度的探討。它的具體內容是什麽?有無實用價值?有什麽學術意義?不妨弄個明白。

《陰符經》即是《遁甲經》的元始經笈,不爲後世所知,多被誤解作道家修煉之術的丹經,總是牽強附會,文不對題,斷章取義,雜湊成文,不能全文貫通,首尾一氣。今用“遁甲”揭其秘,一氣貫注,層次井然,全文通暢,豁然冰釋,樂與愛好者共賞之。

黃帝陰符經奇門遁甲釋秘 《黃帝陰符經》全文共三百九十九字。一氣貫注,未分章節。今按其行文順序,隨其經文自然段落,分爲一十四節,陳述我見於後。

(一) 經曰:觀天之道,執天之行,盡矣。

此節是全經之總綱,學說之根據。高度概括了《陰符經》總體內容,故曰:“盡矣”。“觀天之道”謂“天之道”用“觀”而取得。不但有其客觀根據,而且有其具體方法,而非空洞理論。自有古天文學內容,包括古代星占學在內。但全文中並未提及三垣二十八宿,五星淩犯等星占天象內容之事。由是可知,《陰符》著者是從星占學的另一分支,以天象實體運動爲依據,即是應用天道運行規律所反映出的干支八卦,建立起一門有天道依據的數術系統遁甲式體系。

經文明示“爰有奇器,是生萬象,八卦甲子,神機鬼藏,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。”就是遁甲式的明證。

中國古代一切傳統學術,皆是首重天道,遁甲式亦不能例外。但與六壬、太乙之術不同,各有其特色。合稱“三式”之學。遁甲以九宮爲框架,六壬以十二地支爲框架,太乙以九宮十六神爲框架。太乙占國運,遁甲占兵機,六壬占百事,各有重點,亦各無不占,然均不離以“干支”爲根據。古人發明“干支”頗不容易。看起來很簡單,要知其所以然和探索其客觀根據就不容易。不論醫卜星相,天文地理,宗教神學等等,無有不涉及干支者。

“干支”是古天文學家研究的成果結晶,是天體運行規律的高度反映。它在天文學中的客觀根據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,故不見有人具體揭示。各著作之中,包括天文學史之中,皆多從說文解字訓詁考釋,卻缺乏從古天文學中具體落實。遂至認爲干支屬抽象概念,記時符號而已,其實質卻鮮爲人知。將本來科學的東西,未能加以充分認識,反而被誤認爲是甚至肯定是“唯心”的和“迷信”的東西。

“八卦”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推理所應用的符號系統,用之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在遁甲式中,八卦通天地人三盤之體,其側重在於“空間”方位的反映和事物形象的歸屬。自宋代而後,八卦又有先後天之分。遁甲式所用爲後天文王八卦,未提先天伏羲八卦。

可知《陰符》所用自應是“文王後天八卦”無疑。《陰符經》所用八卦甲子,雖是時空統一的,但又是有所側重的。干支雖可表示空間方位,其重點乃在於“時間”的反映。八卦雖可表示時間,其要端多主於“空間”方位的反映。

故自古皆採用干支記時,而不用八卦記時。

《遁甲》用八卦作“三盤”的定位式,天干從中順逆演布,體現時空統一的變化類比。可見古人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智慧的陳迹。用圖以明之。 (责任编辑:易缘ccmth.com)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