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May 31, 2008

道教符籙咒印對佛教密宗之影響

符是靈文,印為信物,籙是神祇名冊,咒是仙聖敕語,
這四者皆代表天界之聖神仙真,祕密、尊貴,可以命令下界
鬼神依命行事。以上四者為道教常用之物。密宗重術法,多
仿道教說,符籙咒印之使用,常見於密教典籍中。今先分述
道教符籙咒印,再論述兩者之關係。

道教之符籙咒印

一、符

「符」是將文字屈曲作成篆籀星雷之形。道教以為「符
」原是天上聖神使用的文字,其後始下漏於地。《雲笈七籤
》卷四十五〈祕要訣法〉云:「符者,三光之靈文,天真之
信也。」《太上老君說益算神符妙經》云:「神符神符,泄
自太無,生天生地,與道卷舒,佩奉之者,厄難消除,得成
真道,身昇玄都」。又,梁.陶弘景《真誥運象篇》引楊羲
手書,載紫微王夫人論述文字之跡說「神靈符書之字」即是
天界神仙所用的「明光之章」 o 《玉訣》說(註一), 神
符可以用來召致鬼神,求仙致真,保國寧民。文云:

「一者主召九天上帝校神仙圖籙,求仙致真之法。二
者主召天宿星宮,正天分度,保國寧民之道。三者攝
制酆都六天之氣,四者敕命水帝,制召龍鳥也 o 」

《雲笈七籤》卷六〈三洞經教部.十二部〉云:

「神符者,即龍章鳳篆之文,靈跡符書之字是也。『
神』則不測為義,『符』以符契為名。謂此靈跡,神
用無方,利益眾生,信若符契 o 」

是神符之使用,其觀念乃由符節、符契有以啟之。有關
道教符籙咒印源起之探討,請參見拙作《道教符籙咒探源》
一文(註二)。今不贅述,僅述神符之墨色及其使用方法於
後。

道符之書寫,以筆紙之用色而言,大抵不外青、赤、黃
、白、黑五色。其用筆,多依方位不同,而用不同色為墨(
東青、南赤、中黃、西白、北黑);其所書寫之紙、絹、木
、簡、器物等,其底色亦分別為上五色。不同底色有不同效
用,亦有僅依方位而做區分者,其搭配情形如「朱書白素(
朱筆寫於白絹布上)、「朱書黃素」、「朱書青素」、「朱
書黑素」、「黃書青紙」、「黃書白紙」、「黑書青繒」、
「青書白繪」等等。道經《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》
、《上清高上玉晨鳳臺曲素上經》、《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
經》、《上清玉帝七聖玄紀迴天九霄經》、《上清元始變化
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》等等諸經,其神符中顏色與方
位之關係,或以筆色為主,或以紙絹之底色為主。如以東方
青色為例,《上清高上玉晨鳳臺曲素上經》〈五帝命魔靈幡
〉東邊方位,其符文為「白書青繪上」,是以底色為主;但
《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》卷上〈元始青帝真符〉,
青帝屬東方,其符文,「青書絳繪」,則以筆色為主。
再者,所用以書寫符文之器物,除常見之紙、絹、木板
、竹簡外,亦有書於石、玉及銅鐵金屬板上,書於竹膜上,
書於鏡子、刀劍上,書於器物甚至身體上者。至於神符之使
用法,則有吞服、佩戴、投水、埋土、點、塗、洗、拭、書
畫、雕刻、貼掛等多種,分述於後:



1.吞服

道教常借由吞符以求治病驅鬼、開道悟真。這種習俗在
漢代已開始了,《太平經》卷一百八〈要訣十九條〉云:「
欲除病而大開道者,取訣於丹書吞字也。」又,道經中所見
的吞符方式,或將神符直接以井華水吞服;或書符於竹膜上
再予吞服;或將符燒灰,和於水中飲用。道經中說竹膜生於
堅節內,「遂虛中而受靈也」,又說:「竹膜虛洞,七通八
素玄渾之氣,日月二景,光所流映,故飛精明於竹膜之上也
。」(註三):實者書於竹膜,或燒符於水再吞服。此兩種
當是因符紙太硬,難吞且易致病,而後所取的改良方法。其
興起當較吞服為晚。《世說新語術解篇》說:「郗愔信道甚
精勤,常患腹內惡,諸醫下可療,聞于法開有名,往迎之,
既來,便脈云:『君侯所患,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』合一劑
湯與之,一服,即大下,去數段許紙如拳大,剖看,乃先所
服符也。」由於符紙難吞難消化,所以今日民間皆先燒成灰
,置於碗水中,再飲用。再者道經中之井華水,亦稱井華、
井花,係清晨最先由井中打起的水,道徒常喜歡以井華水來
服藥(註四),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卷五〈井泉水〉云
:「穎曰:井水新汲,療病利人,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,其
功極廣,又與諸水不同。」道經中言及吞符者甚多,今舉數
例以見一斑。
《太平經》卷一百十四(所引文字, 《道藏》本已佚,《見三
洞珠囊》卷三引):

「青童君採飛根,吞日景,服開明靈符,服月華符,
服除二符,拘三魂,制七魄,佩星象符,服華丹,服
黃水,服迥水,食鐶剛,食鳳腦,食松梨,食李棗、
白銀紫金,服雲腴,食竹筍,佩五神符,備此變化無
窮,超凌三界之外,遊浪六合之中。」

梁.貞白先生集《太上赤文洞神三籙》:

「東方震符:其神青衣,頭帶青冠,如女子之形。若
有疑問,告人吉凶,天日未出時,以井花水向震地服
符五道。東方艮符:其神黑衣冠,以井花水卯時向艮
地服符五道,神人對面言語,此符大驗。
東方巽符:其神青頭冠,如女子之形,大小同服,令
東巽來告人吉凶,用井花水服符五道,向巽地服,自
然心開意悟。



............。 」《太上玄妙千金籙》.... 此十二
符,燒灰為丸,每日早晨水服之。」

「右書符念咒,潔淨密室內,集神,面北端坐,想北
斗七星覆頂上,玄武現龜蛇入囗內,不出氣書了,吹
在紙上,用新筆朱砂書之。如與人,仍於咒上任意別
書符二道蓋之。至夜,香上度過,燈上燒灰,香水吞
下,自身獨寐而可應。」

「〈五方圓光法〉:用五方印(印紙),燒灰調服之


《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》 :

「右陽精飛景之符,太歲之日,朱書竹膜之上,向太
歲服之,三年,胃管通明,真暉充鎮,靈降玉戶,面
生日光,七年飛行,上造日門。

右陰精飛景玉符,太歲之日,黃書竹膜之上,向太歲
服之,三年,流光下映,徹照六俯五藏通明,面有玉
光,九年,飛行,上造月庭。.... 」

《上清洞真元經五籍符》 :

「右太一帝君解三關十二結胎內符,以本命若八節日
欲行解結時,先吞此符三枚,向本命方,以真朱書青
竹中白膜生於堅節之內,遂虛中而受靈也,故書竹膜
為解結節文也 o 」

上文中所言服符之法,有直接以水服符者,有將符燒灰
於水中而服食者;有將燒灰水捏丸,再以水吞服者;有書符
於竹膜而服食者,有將符印印於紙上,再燒於水中吞服者。

2.佩戴

佩戴包括佩之於身與戴於頭兩者。戴於頭者,常將符摺
疊盛錦囊,再插於髮髻中;佩於身者,或帶於腰,或繫臂,
或佩肘,通常男佩左女佩右。但亦有因其作用不同,而佩於
不同方位者,如《白羽黑翮靈飛玉符》說「上靈飛玉符」佩
於左肘,而「下靈飛玉符」則佩於右肘。



梁.貞白先生集《 太上赤文洞神三籙》:

「將納真符青袋盛之,於頭髻中帶之。」
「人甲符,姓金名化形,如女人,赤青半陽,身著赤
衣乘赤馬.... 朱書此符於頭髻中帶, 思念神名,須
臾悉至。」

《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》:

「天地別符,可以群兵萬里,天下賊人有謀之者,反
受其殃,有舉五兵向之者,皆還自傷,亦可封,亦可
燒服,亦可著竹杖中,以尺二筒,書符素長九寸,廣
四寸,置符筒中,以繫臂,男左女右。秘之秘之,自
非錄名太極玉簡之子,不得與遇。得帶之者,浮遊四
方,厭伏萬□。」

《上清洞真元經五籍符》:

「五神內寶符,太一帝君混化合景之道也,可以本命
日書五符共盛著錦囊中帶之,長生不死。」

《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變經》:

「右東力青帝自生神燭通光靈符,以青絹九寸;朱書
佩之,又書九寸符,安所住東力,安著神燭燈下,九
年,神燭自明,神符自生也。帝遣青光童子十二人侍
衛己身。」

《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》卷三〈守一品〉:

「右十六符,始於八節日朱書竹膜上,平旦向王吞之
,再拜,拜畢,咒願隨意,十六日止。又朱書白素,
盛以錦囊,綴頭上,五年,真一相見。」「右三符,
朱書素佩左肘 (女右 ),八年,三一俱見。」

《洞真太上上清內經》:

「若得身佩九天真王自然真名姓諱之人,必得上仙。


《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籙》卷上:



「符朱書白素,佩之頭上,又以雌黃碧帶於腰之中右
面也,一如太上盟科律令。」

《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》:

「右上皇玉天符,經大百六之厄,朱書白絹,佩之頭
上,流災暴厄所不能傷,保身長命,壽同三光,佩之
九年,白日飛仙,上昇太清。」
「右高上紫虛玉符,經小百六之厄,黃書白絹,佩之
左肘,千妖萬精,疫癘橫流,災所不能傷。」

《太上正一盟威法籙》:

「老君曰:紫微中閤招財神符,常以丙子、丁丑、壬
寅、癸卯、戊申、戊午、滿成收開日,朱書帶之,招
五方錢財,令人富貴,興佑萬倍.... 」
「老君曰:紫微中閤鎮寶神符,用前六富日,朱書帶
之,男左女右,所求如意。」

《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經》:

「右金虎真符,太微天帝君以傳金闕帝君,朱書白素
,盛以紫錦囊,佩之頭上以行,則制命天地群靈,神
仙敬伏.. .. 又以雌黃書碧繪長三尺,廣一尺二寸,
亦可都方圓一尺二寸也。又以四郭其外,并以丹錦綠
廁其裏,帶於腰中之右面也。若登齋入室及朝宴八九
,并制魔召靈,驅策神真,便佩而行事也。」

3.沈埋

沈是指將神符投於水中;埋指將神符埋藏地下;但如埋
於山,則謂之封。

《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》〈西嶽白帝內思庚辛入金七□ 班
符〉:

「書符投石,石隱兆形,書符投山,山降素雲,書符
投水,水上龍精,埋符西嶽,則給仙官,降致自然神
奇異物.. .. 太上庚辛入金七 \ \ 班符,朱書, 立
秋之日晡時,西向服之,祝如上法。又以七月八月庚
申、辛酉之日,朱書桐板之上,令廣六寸長一尺二寸
,埋之所住西嶽,令深六尺,庚辛唯一日也。,如法
三年一埋,不年年也。」



《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》卷二:

「北帝曰:若國土州縣遭蝗蟲降下,萬民惶惶不安業
者,但於州北門前建七元壇行道,將吾靈符二道,一
道生鐵書,擲於州河之中,當變為黑氣衝天,甘露降
下。又一道以梓木用雌黃書之,埋於土地廟中,入地
一尺二寸,其煌蟲當時消死矣。」

《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》卷上:

「此內觀開明玉符,當以朱書白紙,投水中,東向叩
齒三通。 咒曰.... 畢,以水洗目漱口,吩內外,餘
符水悉放之東流。」

《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》卷三〈 守一品〉:

「又,正月旦菁書白紙一符,北向再拜吞之,後以金
長九寸廣四寸厚三分,刻書,以封山川之邪神,掌五
嶽之真精也。」

《洞真太上三九素語玉精真訣》:

「玉精訣言,當以甲乙之日刻赤石,以青書九天玉文
, 埋所住嶽南方, 臨埋時南向叩齒九通,咒曰....
畢,埋石深九尺。」

《上清元始譜錄太真玉訣》:

「落上尸之道,青書白素著頭上,上元滅慾斬尸變景
流光玉符。(註五)
落中尸道,黃書白素著心前,中元滅慾斬尸變景流光
玉符。
落下尸道,白書白素著兩足上,下元滅慾斬尸變景流
光玉符。
右三符書安如法,畢,埋著三惡之門,水灌上而去。
解形遂變滅度地獄流景玉符,黑書白素,置兩足下,
以斷色累苦心根,畢,埋門下以解形。



解形遂變滅度風刀流景玉符,白書素上,置兩足下,
以斷愛苦神根,畢,埋門下以解形。.... 」

《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》:

「太上九元青□班符,常以立春春分之日分,平旦,
朱書青紙上,東向服之。行事訖,朱書符桐板上,記
某年某月某日子,某郡縣,某鄉里,某嶽先生,某年
若干歲,某月生。於符下以青石九兩,青絲纏之,著
符下,投之東流之水。」

《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籙》卷上:

「凡受太上玉精神虎大符之訣, .... 師乃清齋三日
,以弟子所畫之文,并盟誓祝說,皆令其畫,封以鐵
檢,沈於東海深水之時,乃仰天而祝曰:太上真符,
玉精神虎,受者刻名仙簿,消滅刑考,必令成真,散
除憂苦,勿得宣漏,萬齡一瞬,謹盟水官,速誓后土
。」

上述所舉者,或將符沈於水,或埋於土。其沈水之法,
有直接刻於金屬板之上而沈水;有書於紙帛,再盛以金屬函
匣而沈水;有先置符碗水,再放之東流;有以石繫符板而沈
水者。在瘞埋方面,有將符刻於桃木、悟恫等木板及金屬板
上而埋於土,或封於山者;有先佩載於頭、心、足等處而後
埋於門下者。

4.貼門牆、器物及書畫於身體之上

道教之符,常見貼於門牆、器物之上,或懸掛於壇場四
處,間亦有直接書畫於身體之頭手心足背等處者。

《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》卷九<八字消災品>


「北帝曰:八字靈篆,若下元生人,有疾在腹者,以
墨書水,吞之一字,加持神咒,至此八字,即得消散
。若疾在外者,當靜思神力,以墨書其肉上,旦書第
一字。若未消散,更於其側書第二字,大都不過三字
,無不退散。」

《白羽黑翮靈飛玉符》:

「上靈飛玉符.... 登修之日, 書左手掌心,即握碧
霞而飛行。書青繪九寸,佩之左肘,六甲十二神,靈
飛玉女十二人侍立左。」



「下靈飛玉符.... 登修之日, 書右手掌心,即能握
素靈而飛。」
「左靈飛玉符.... 登修之日, 書左足蹠,即能躡空
飛行。」
「右靈飛玉符.... 登修之日, 書右足蹠,即能躡玄
而飛。」
「太靈飛玉符.... 登修之日, 書符於心,即能吐氣
成雲,乘雲而行。」

《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》:

「右二印;一曰北極殺鬼印,治一切疾病;一曰北極
酆都召鬼神印,若世人被惡鬼山魈古怪所加,使人狂
言,或入水火者,以印印病者心上,病人悉能言為患
之鬼,其病立差。」

《太上赤文洞神三籙》:

「〈隱身法〉:右用五方印,按在身上,或於頭上,
念諸聖咒,入眾人內,令人皆不見,或覷財物,不得
貪心。〈縮地法:右五方印安在腳心上,念諸聖咒,
日行千里。」
「〈起身法〉:右五方印帖在兩腳心,念諸聖咒,結
五方印,自覺身輕,隨風便起,可高百尺。」

《黃帝太一八門入式訣》卷下:

「此法背面而作,男左手內書字書符;女子右手心書
符書字,勿語,閉氣書之,此法的有神驗。」

上述或將符書寫於手心足底,或書寫於身體病患處,或
將符刻成印,再印於身體之頭足心等處,或貼符於身上,其
用意在治病、驅鬼、修仙。又

《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》卷二:

「北帝曰:若封山嶽,敕古廟,召五嶽神來,聞未來
之事,及移山覆海,驅遣妖精,將吾此符以鏡上,用
朱砂書,懸七元壇上,去壇二百尺,壇上念天蓬咒,
其鬼神親見,須臾立對未來之事。」
「北帝第六符,冶水火□難,佩帶身上,及貼門中,
鎮宅大吉。」



《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》:

「〈太上北極第一神符〉:此符佩之,令人長生久視
,辟屍滅魔,貼房室之中,卻諸邪精。」
「〈太上北極第四神符〉:此符即北極真書玉文辟屍
神籙,救治世民萬病千災,誅斬邪鬼,戴之頭上,辟
屍千里,若所在有精魅,以符貼之,即滅矣。」
「〈太上北極第六神符〉:此符祛厭水火災厄,宜佩
之及貼門上,鎮中庭,大吉。」

《黃帝太一八門入式訣》卷中:

「右以前六丁玉女符,以月蝕夜,採杜荊木或梧桐木
、柏木作版子,長九寸,廣厚二分,以雄黃書神名於
下,縫袋盛之。若用出兵,上將所在之處,書其符直
旬符,甲子旬日書丁卯符,壇上掛之,向敵,兵自伏
,或拽隊歸國,不敢視之。」

《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籙》:

「右四符,以青書白素上,懸於四方,伏制魔王惡鬼
之徒,皆令攝伏眾魔上聖,悉得遊行上清以上,降昇
紫虛之中。」

《七元真人說神真靈符經》:

「七真曰:五靈黑殺神符一道,墨書梓木板,長二尺
,青為地,以甲子日書,鎮有多年山源鬼精邪怪之處
。」
「七真曰:告八威神符一道,若有道士欲為治疾病,
遏絕精邪,可墨書柏木板,長一尺五寸,懸宅中庭,
齎以本命紋素,當可傳之,三十年一鎮也。」

上面所言用符之法,係將神符書於紙、帛、鏡、木等物
上,再將符貼於門牆、室內,懸於中庭、道壇四方,貼於鬼
魅精怪出現之處。

5.點塗洗拭

道教之符,亦有將之燒於水中,再以符水洗身體、手足
,及點於眼耳囗等處,塗拭於患處,以治病、驅邪、修仙。

《太上赤文洞神三籙》:



「〈八卦內吉凶應籙〉:取六甲頭日,朱書此符,燒
灰,以清水調之,誦前咒二百二十偏,以符灰水入兩
耳、目、鼻及囗,各七點之,餘者服之,訖,再書此
符依前咒誦四十九偏,然後帶之,即見神驗。」
「〈直頭法〉:右以五方印朱書燒灰,下在溫水內,
念五方咒及天地諸聖咒畢,水洗頭目,直。」
「通目符燒灰調水,澄清洗眼,即得見上神說話,耳
聞鬼神言語。」

《上清元始譜錄太真玉訣》:

「右石鏡水母玉精符,黃書員青繪之上,置於水中,
受法者以水自洗灌沐浴玉池,身體生光,內外受真;
常能書以院洗,則神明洞達,九年自仙也。」

《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》卷三:

「眼赤痛 (符 ):書紙上,水洗於目,神效。」

綜歸之,道教神符的使用方法,有服食(或書符於紙,
以井花水吞食;或書符於竹膜而後以水吞食;或燒符於碗水
而服食),有佩戴,有沈水、埋土,有將符書畫於身體器物
上,有將符貼掛於門牆、室內、庭院者,有燒符於水,再用
以點塗洗拭者。此外,亦有將符「安著神燭燈下」(註六)
,放在病者頭旁、□中(註七),有將符「安在口中,又咒
,嚥下神水」者(註八),有將符安放於神杖(竹杖)之各
節中(註九),有將符踏於足下行法者(註十)。

至於道教神符之作用,有用以治病驅鬼、差遣鬼神、證
道修仙,亦有用以求財、驅獸、入陣破敵、尋求失物、賭博
求勝、夢中晉謁貴人等等。如《太上赤文洞神三籙》所載有
召遣鬼神之符,有以符入人夢法,有使頭僵者復直之法,有
手中出火燒鎖法,有隱身、縮地、五行遁法、種粟法、求雨
法、化風法;有剪紙成諸物之形,以符印印其上,念咒,以
符水酒其上,使變化成真物之形;其法皆不外用符用印用咒
。又如《黃帝太一八門人式訣》卷下有書符書字之法,其法
「凡見貴人,左手心內書天字,求財合字,入學士字,入孝
家罡字,入病家吉字,遠行通字,夜行魁字,入陣乾字,博
戲賭錢乾字,入水過河土字,此法背面而作,男左手內書字
書符,女子右手心書符書字。」又敘述捉賊法云:「用朱書
符絹上,晝賊形神像,即於失物處或中庭西北斗下,
五方念咒,謹請東方青帝如青....
唾一賊,萬賊滅。急急如太上律令攝。右於來日寅時,賊人
自縛,立至門旁,要放便放,要捉便捉。」又如《黃帝太一
八門逆順生死訣》有摺紙鶴七隻,擺列成七星形,執劍念咒
吹氣,使飛行;貼符於額,召請小神「送一夢通報某人」等
等,不一而足,大抵皆不外以符、印、咒施行術法。

二、籙

道教之籙,據《隋書經籍志》所言:「籙皆素書,紀諸
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,又有諸符錯在其間,文章詭怪,
世所不識。」唐.杜光庭《太上黃籙齋儀》卷五十二將道藏
分為十二部類,於譜籙下云:「譜籙者,眾聖記述仙真名諱
,宗本胄胤,神宮位緒。」《雲笈七籤》卷四十五〈明正一
籙第三〉云:「籙者,戒錄情性,止塞愆非,制斷惡根,發
生道業。」又說:「籙者,亦云籙三天妙氣,十方神仙靈官
名號,與奉道之人修行。」
據此,籙乃是神仙之符圖名籍,上列天曹神仙官屬名諱
,常有符圖神像雜寫其中,佩之者,可以召遣籙上之鬼神,
以驅邪開道,制惡止非。尊貴而神秘,用以做為人道者修道
層次之徵驗,非其人不傳。《隋書經籍志四》敘述其傳承之
法云:

「其受道之法,初受《五千文籙》,次受《三洞籙》
,次受《洞玄籙》,次受《上清籙》。籙皆素書,紀
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。又有諸符,錯在其間。
文章詭怪,世所不識。受者必先潔齋,然後齎金環一
,并諸贄幣,以見於師。師受其贄,以籙授之,仍剖
金環,各持其半,云以為約。弟子得籙,緘而佩之。

「籙」的作用,類似於官方文書,用以證明其身分與成
就,依其修行境界不同,由始而終,授予淺深不同之「籙」
。佩有此籙,則可以召請所佩籙中之神兵功曹,以護衛自己
。如《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》六卷,其中載有淺深二十四籙
,共二十四階,依次而進。二十四籙者,如《太上正一童子
一將軍籙》、《太上正一童子十將軍籙》直至《太上正一延
生保命籙》等共二十四。佩有《一將軍籙》可以召請《一將
軍籙》所載之神靈,《十將軍籙》可召請《十將軍籙》之神
靈。依此類推,修道層次越高者,所可召請之神祇越多。



三、咒

道教《太平經》說咒語是天上「神聖要語」,由於是天
上大神所口宣,所以可以役使鬼神,治病祈福。咒亦作□「
祝」。《太平經》卷五十〈神祝(咒)文訣第七十五〉敘述
咒語之來源及其治病法云:

「天上有常神聖要語,時下授人以言,用使神吏應氣
而往來也。人民得之,謂為神祝(咒)也。祝也,祝
百中百,祝十中十。祝是天上神本文傳經辭也。其祝
有可使神伭為除疾,皆聚,十十中者,用之所向無不
愈者也。但以言愈病,□上神讖語也,良師帝王所宜
用也,集以為卷。因名為祝讖書也。是乃所以召群神
使之,故十愈也。十九中者,真神不到,中神到,大
臣有也。十八中者,入神至,治民有也。此者,天上
神語也,本以召呼神也,相名字時時下漏地,道人得
知之,傳以相語,故能以治病,如使行人之言,不能
治愈病也。夫變事者,不假人須臾,天重人命,恐奇
方難卒成,大醫失經脈,不通死生重事,故使要道在
人口中,此救急之術也。欲得此要言,直置一病人於
前,以為祝本文,又各以其口中密秘辭,前言,能即
愈者,是真事也;不者,盡非也,應邪妄言也,不可
以為法也。或有用祝獨愈,而他傍人用之不決效者,
是言不可記也;是者鬼神之長,人自然使也,名為孤
言,非召神真道也。人雖天遙遠,欲知其道真不? 是
與非相應和,若合符者是也,不者非也。」

《太平經》對咒語所下的定義為:「天上有常神聖要語
,時下授人以言,用使神吏應氣而往來也,人民得之,謂為
神祝(咒)也。」又說:「祝(咒)是天上神本文傳經辭也
。」;換言之,咒是天上神仙聖真所用傳經之秘要語言,可
用來召喚神吏,為我們治病除疾,將此言辭「集以為卷,因
名為祝(咒)讖書也。」;將「其口中密秘辭」加以唸誦出
來,即為咒語。因此,所謂的咒語,即是道教用來召役鬼神
,用以治病驅邪之秘密言辭;此言辭原出自天上之神聖真仙

在治病時,「直置一病人於前,以為祝本文;又各以其
口中密祕辭前言,能即愈者,是真事也。」;也就是說,在
病人之前放書寫咒語之祝讖書,再口誦咒言;如能治癒,即
是真正之仙聖咒語;如不能治癒病人;或對某人有效,對某
人無效(名為孤言),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咒語。近世馬王堆三號
漢墓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中所載的治病法,其中即有數十
餘種治病法,是雜以咒語及噴唾法者,可見西漢初已盛行以
咒治病。
道教的符是書寫於紙帛器物上的,道教的咒語則是以口
誦念的。由於咒語是天上仙聖如老君等所宣示,用以召役鬼
神,要其聽令行事,因此經中在咒語之後,往往加上「急急
如太上老君律令」或「急急如律令」等慣用語,要鬼神依律
令行事,初期的道咒,大抵都有意義可尋,如《太上說東斗
主算護命妙經》:「咒曰:大道著明,寂默玄冥,五斗中運
,四時生成。北都萬鬼,遏人年齡。我有洞章,度世長生,
供養尊禮,主人精神。玄中有玄,峨峨玉京。急急如律令。
」但六朝而後。道咒受佛經影響,有小部份的咒語也出現了
有音無義,且似梵語之咒言,如《上清大洞真經》卷一云:
「祝(咒)曰:天上內音:三藍羅,波逮臺;地上外音;天
命長,人恆寧。」;「三藍羅,波逮臺」之語,不類中上語
言,反類梵語,當是受佛咒影響。

四、印

道教之印有兩種,一為道士職司之印,用以證明其身份
職級者:一為符文之印,係刻成星雷符篆之形者。符文之印
,功用同於神符,以朱砂為泥,或印於紙帛器物上,或直接
印諸人身。《事物紀原》卷八〈歲時風俗部.百索〉云:「
《續漢書》曰:『夏至陰氣萌作,恐物不成,以朱索連以桃
印文,施門戶。』故漢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,以
難止惡氣。」同卷〈線符〉云:「漢五月五日以五色印為門
戶飾。《續漢書》所謂桃印者也。劉昭曰:『桃印本漢制,
今世端午以五綵繪篆符以相問遺,亦以置戶牖帳屏之間,蓋
本於漢桃印之制。』」,是符、印之合用,在漢世已然。刻
符於印,用以治病、治鬼,遂亦為道教常法。《隋書經籍志
四》云:

「而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,依陰陽五行數術,推年命
書之,如章表之儀,并具贄幣,燒香陳讀。云奏上天
曹,請為除厄,謂之上章。夜中,於星辰之下,陳設
酒脯□餌幣物,歷祀天皇太一,祀五星列宿,為書如
上章之儀以奏之,名之為醮。又以木為印,刻星長日
月於其上,吸氣執之,以印疾病,多有愈者。」

道教之印除用來証明職級、治病驅鬼外,劍鏡印等物, 亦
常作為法位傳承之信物。《靈寶淨明院行遣式》〈補子帖式
〉:

「靈寶淨明院外壇。據狀云云,當院所據激切,不欲
抑絕,除於某月某日之辰,開具法職印樣,飛奏師尊
,乞頒下三界應干所屬去處,修設醮筵對高真御前,
依科傳度訖,准律關報淨明法部中帝君神王等眾,并
給付天印及補受法職。開具下項,須至指揮。

一、補受某人具所受某職。
一、太上靈寶淨明經法語錄共三冊。
一.淨明法主之印一顆。
一、淨明之印一顆。
一.法劍一口。
一、法鏡一面。
一、淨明心印寶牌。
一、淨明記功過簿。
一、淨明法籙中帝君神王。
一、淨明法部中八萬四千靈官主將。
一、淨明法部中八萬四千節員甲馬。
一、淨明法部中功曹直符受事判官。

右帖給付受法弟子某,仰准律交割上件職事,掌行天
印,合屬帝君神王等,在院輔助行持道法,救治王民
疾苦,精勤香火,恪志修崇,無犯科條,有違天憲。每事正慈,不
得慢易。

太歲 年 月 日帖。」

文中所言師弟傳承法物有印、鏡、劍、經籙等。又,《
元史釋老傳》云:「正一天師者,始自漢張道,其後四代日
盛,來居信之龍虎山。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,當至元十三年
, 世祖已平江南,遣使召之.... 世祖嘗命取其祖天師所傳
玉印寶劍觀之。語侍臣曰:『朝代更易已不知其幾,而天師
劍印傳子若孫,尚至今日,其果有神明之相矣乎! 』磋嘆久
之。」可見自張道陵而下,世世以劍印為傳承之信物。
道教之印,其所用之素材,有木印、玉石及金屬印。木
印以電電所擊過的木材為佳。在取材、刻印及用印上,都有
一定之儀法。今略引數則說明於後。

《高上神霄玉清真五紫書大法》卷八:

「〈造印式〉:法曰:凡造印於甲子、庚申,面向東
南,以辰、己二時,於淨密室中,先焚香默祈求所事
,取神霄真□吹入木中,然後命工,一時刻成,勿命
斷續,刻以清玉石或赤棗心,依法祭之。
〈祭印式〉:法曰:凡祭印,以三九日,或甲子。當
於人定時就密室中設一案,繒帛鋪之,用蒸餅三楪,
湯三盞,香一炷。又設三十六分列左右香燭,三上香
,酌酒,於案西北上立,面南再拜:;臣某身好清潔
,佩持寶印,願內無疾病,外斷諸妖,佐天行化,助
國救民,斷絕妖邪,驅逐鬼祟。昨於某年某月某日某
時詣某處,隨籙傳授神霄玉文瓊璽,通章寶符,雷火
斬邪急捉等印。謹於吉日,於某處淨室祭獻臣所受寶
印,已於年月日呈印樣飛奏三師帝君,伏乞□命頒降
行下所屬合干去處,遇臣行移看驗,辨認施行;仍乞
頒降天仙聖眾;護印神王,雷霆猛吏,直符使者,守
衛玉文通章符印,百千萬重,道□流布,人臣印中,
令臣行用,召攝神將,總呼吏兵,收捉邪精,誅戮神
鬼,拯濟王民,立獲感效。
「(原書有符印,茲略,下同),右印以金為之,管
九天九地神祇王府,四海三江水曹龍神,用印□之,
無所不關,治萬病,吞之即愈。



(略去原符印),右印以棗木或金為之,丹砂塗印章
,奏用天上,合同真契,能達玉九,不致下落。萬神
通奏,以丹砂使之。
(原有符印,茲略),右印以金玉為之,或棗木刊之
,以丹砂塗印。此印乃八威毒蛇之篆,管玉府雷神,
祈求雨澤,焚燒邪鬼,伏斬水怪,以印黃紗投水,伐
死怪,大去瘟疫,下鬼胎,驚風天吊。以印印萬病,
即瘥。走虎之病,印之立消,即雷部符立到,其功不
可具言。
(原有符印,茲略)右印以雷震棗木刊之,以丹砂印
此印,有神兵八萬隨印驅瘟伐邪。大瘟時,行排門印
之,不入人家,香印發汗,免染他人,邪怪惱人不順
法耆,以印壇四面印自方,令燒,其怪滅形,臨事更
改用之。
(原有符印,茲略)右印以雷震棗木刊之,隨事行用
。凡治急切之事,以印印之,其所司則便奉行,無敢
稽滯,捉神追鬼,立到行司,萬神侍衛,不敢離壇也
。」

《黃帝太一八門逆順生死訣》〈造印法〉:

「夫造印用雷驚棗木,安水中試之,動者是真。於甲
子刻成後,於玉女前念咒一百遍後帶之。次右手執於
香上念咒。此乃九天玄女使六丁之印,不得令外人見
之。切忌。若行法,常帶印,一生無患,招財利巿。
飛符法存思帶印之後,須服八吏符,凡書符,取甲子
甲辰,閉氣書了,不得停手。須用新筆、好硃砂、淨
盞,並不得雜用。書符時,存玉女並在案前,念咒一
十八遍,方乃書符,剪斷貼之,逐日一道,從甲子起
三十日滿,更依法作符吞之。」

《黃帝太一八門入式秘訣》〈日奇印、月奇印、星奇印〉:

「右用雷霹楓木、棗木彫之,用真砂嘗拭,在內佩帶
。」

《上清六甲祈禱秘法》〈天女印〉:

「此印用雷劈棗木心,力員一尺,於三元日或五月五
日,淨室中焚香雕刻。念溪女咒五遍,呼溪女名,天
女名。祝罷,於日午前刊畢,放在香案上神女前供養
畢,用柏木作匣盛之。用羅錦袋之,放在匣中,當日
神女前祭獻。如要用,取出用之。此印神通不可思議,能令萬事成就。」

《魁罡六鎖秘法》〈迴風滅雷第六〉:

「凡遇迴風滅雷,用棗木、楓木雕回風印,望風雲雷
電雹處,用印迎之。預前用桃柳湯浴印一百日,用白
膠香浴印一百日,莫令人見,置神堂前,香花供養。


《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》卷五:

「北帝第一煞鬼神印:用雷霹木刻之,長三寸,闊二
寸一分,治一切瘟疫,但棗柏木亦可。
北帝酆都召鬼神印:用赤棗木心刻之,治一切瘟病;
及印病者,必平安。」
「天蓬印:治一切為狗鬼,令病人自說,功成道合,
乘印升天。長三寸,闊三寸一分。
台君印:帶之,令貴人朝集入宅,大吉昌。
太微帝君印:帶之,令人畏懼,攝召靈神,無不振伏
。已上印擇日刻之。
北獄使者印:帶及吞之,去諸癇疾百病,帶右肘上,
吉利。
大將軍印:帶之伏強兵,戰鬥用之,百勝,並帶右膊
上。
力士神印;雜用隨意,先書詞,卻印其上,帶之吉利

太微帝君印:帶之令受敬,貴人相合,長一寸二分,
用六合日刻之。

上述所引諸文,原書皆有符文印篆,以其不便書寫,皆
略去。由道經所言者看,刻印須擇印材(或木,或玉石,或
金屬),且須有特定儀式,其儀式大抵依用途不同而有別。
其使用方法,或印於病人之身;或印於紙再吞服;或舉印以
迎向所治之物;或佩帶於肘、膊,通常則佩之於腰等等。
以上為道教符籙咒印之一般情形。道教符印除盛行於中
土外,並曾沿著絲路而流傳至外地。近世新疆吐魯番阿斯塔
那古墓群出土的文物中,便發現了桃人木牌及「急急如律令
」之道教用語(註十一)。疑此亦曾傳入印度,致密宗經籍
術法中,

No comments: